春秋战国后为什么中国再也出现不了百家争鸣的情况了呢

时间: 浏览:加载中...

搜狗截图22年09月25日1958_3.jpg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多、最了不起大思想家。春秋战国以后到今天,中国历史还延续了两千多年。可是,这两千多年里,却再也没有出现过春秋战国时期那样的盛况。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能成为学者,能成为思想家,这个人肯定读过不少书,见识过不少东西。但是奇怪的是,实际上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些大思想家,并没有读过什么书。虽说他们究竟读过什么书,我们现在并不完全清楚,因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干过“焚书”的事情。但是,并不表明那个时候的书就很丰富。因为我们现在从他们的记述中,也没有找到更多的文献资料。这说明,不管秦始皇烧没烧书,他们读过的书,应该都是不会很多的。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思是说,除了读书外,交游也很重要。不错,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确实走过不少地方。但这种走,也主要是在中国的范围内行走,由于交通所限,并没有多少人去过外国。一些当下学者认为,老子、墨子这些思想家,可能去过印度、欧洲这样的地方。但这也不过是一种文化学上的猜测而已(也就是说,根据他们思想和印欧思想的契合,认为思想具有传承关系),并没有实际的证据。


再说了,要讲走过的地方,咱们现代人走过的地方,比古人走得可是太多了。但是,有几个人成了思想家呢?显然,读过多少书,走过多少地方,并不是一个人能成为思想家的决定性条件。那么,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大思想家?为什么后世再也没有出现过那样的高度呢?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分两个层面来讨论。


第一个层面,为什么当时会出现那么多大思想家?


第二个层面,为什么后世两千年出现的思想家非常少?


先讲第一层面。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出现那个多思想家,我认为主要是那时候有那样的需要。


春秋战国是战乱时期,各个诸侯国都在努力发愤图强,想让自己留存下来,想通过兼并其它国家,占领其它国家的人们及百姓,让自己变得强大。到了战国后期,甚至想把所有的诸侯国都兼并,实现统一中国的目的。


那时候的君王,不像我们现在这些“事后诸葛亮”,我们这些“事后诸葛亮”现在都明白,法家、兵家这些思想,才是壮大自己,统一中国的灵丹妙药。那时候的君王们都不明白,都在摸索之中。比如,看见齐桓公“尊王攘夷”可以强大,大家都跟着学习“尊王攘夷”。看见晋文公“践土会盟”可以强大,大家又跟着“践土会盟”。看见秦穆公“开边拓土”可以强大,大家就都往外面打。看见楚庄王“问鼎中原”可以强大,大家又反过来,争相往中原打。总之,都是不断摸索和借鉴的结果。


当然了,除了借鉴摸索,更重要的是另搞一套,要有自己独特的治国纲领。


有需要,就有提供。那时候,确实不断有人向君王提供这些治国纲领。这种提供,包括两个方面的。一种是更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比如学习尧舜之道、行仁政等等。还有一种是标新立异的,比如绝不能讲“王道”,而要努力讲“霸道”。相对来说,标新立异的思想,更让君王感兴趣。因此,标新立异的思想就层出不穷地被提出来了。


再一点,一个读书人,如果你能说出一套标新立异的,让君王感兴趣的思想,那么,你迅速就可能出将入相,人生得到一个大的改变。所以,标新立异的思想在那时候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了,也有一些读书人并不愿意思考政治,因为对天地的不知情,因为人生苦短,因此,他们更愿意思考天地,思考人生,思考人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无论是思考政治,还是思考天地人生,因为完全没有拘束,大思想家也就因此产生了。


我们再来讲第二层面,后世为何很少出大思想家?


根本的原因,是后世进入了王朝社会,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维护国家的统一,都在进行严格的思想禁锢。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大量的文字狱,对思想禁锢达到了惨烈的程度。一旦在文字上犯了忌讳,不是死一个人,是株连九族,是上万人,上十万人地死。在那样一种背景下,谁还敢写出一点点标新立异的思想呢?


有人可能会说,不对啊,后世也有乱世啊。南北朝、五代十国,这些不都是乱世吗?为什么那时候也没出现什么大思想家呢?


可能大家并没有注意,实际上,春秋战国时期的乱世,和后世的乱世,其实是截然不同的。春秋战国时期,每个国家都历经了上百年几百年,虽然他们也争战不断,但是除了到战国后期,大多数时候,诸侯国之间争霸,都是要讲道理的。而且因为实施的是分封制,人与人相对要平等一点。因此,国家其实也并不是很乱。而后世的乱世,那些诸侯们都明白“枪杆子里出政权”,都知道得拼拳头。再说了,春秋战国已经提供了足够的经验,照着做就是了,不需要再另外想一套思想出来。因此,大思想家就不可能形成了。


点击查看 春秋战国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及其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只是一能够出现百家争鸣的文化大繁荣的局面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这是一个复杂深刻的形成过程。最根本的原因便是随着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大规模推..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及其意义
  • 春秋战国时期的41个经典典故

        春秋战国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

    春秋战国时期的41个经典典故
  • 春秋战国十大著名战争:春秋第一战之柏举之战

    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吴国大军深入楚境,击败楚军主力于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一说今汉川北),进而攻破楚都郢(今荆沙北)的远程进攻战。自周敬王五年吴王阖..

    春秋战国十大著名战争:春秋第一战之柏举之战
  • 图解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四种货币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大变革时期,各国之间互相征战,互相竞争,也是政治和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一段时间,更是在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新迹..

    图解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四种货币
  • 春秋战国时期的41个典故

        春秋战国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

    春秋战国时期的41个典故
  • 《墨经》:春秋战国物理学巨作

    春秋战国时期的物理学成就,主要集中在战国时期后期墨家的著作《墨经》上。《墨经》亦称《墨辩》﹐主要是讨论认识论﹑逻辑和自然科学的问题。 《墨经》是《墨子》书中的..

    《墨经》:春秋战国物理学巨作
  • 盘点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八大刺客

    历史上,最有名的刺客莫过于荆轲,虽然他未能成功完成使命,但一点不妨碍他名扬古今。春秋战国的刺客中,除了荆轲,你还知道哪些呢?他们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今天让..

    盘点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八大刺客
  • 春秋战国时期的游侠和贵族精神

    过去许多学者解释“侠”往往受到战国末年《韩非子·五蠹》篇中的“侠以武犯禁”、“废敬上畏法之民,养游侠私剑之属”等话头的局限。实际上,论者只看见了“武”和“剑”..

    春秋战国时期的游侠和贵族精神
  • 什么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尊王攘夷?

    尊王攘夷一词源自春秋时代,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本意为“尊勤君王,攘斥外夷”,后来演化为具备复杂含义的政治术语,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区的历史上发挥着重..

    什么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尊王攘夷?
  • 春秋战国时期的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说 形成于春秋战国时的阴阳五行之说,将整个世界包括天文都纳入五行体系。”天“不仅以天象,而且还以各种物象来显示”天命“,因此,人们要以各种..

    春秋战国时期的阴阳五行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