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匈帝国历史

时间: 浏览:加载中...

搜狗截图22年09月25日1958_3.jpg

1、奥匈帝国简介


  奥匈帝国(德语:Österreich-Ungarn、匈牙利语:Osztrák–Magyar Monarchia),又名双元帝国(Duale Monarchy)、二元帝国,旧译奥斯马加(匈牙利语的音译),全称是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和皇室领地以及匈牙利圣史蒂芬王冠领地;欧洲列强之一,奥匈帝国在历史上最著名的是在1914年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皇太子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黑手党的激进民族主义分子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刺杀,是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奥匈帝国在战争期间属于同盟国阵营,同盟国最终于1918年战败。战争期间,奥匈帝国的政局空前动荡,由兴起于欧洲中部地区的古老的皇室联姻合并而来的旧帝国抵抗不过境内独立运动的风起云涌,终于解体、分裂为多个国家。


  虽然奥地利帝国首都一直都在维也纳,但奥匈帝国在匈牙利王国的首都却是布达佩斯。匈牙利王国境内享有很大程度的的立法、行政、司法、税收、海关、铸币等自治权,但外交、国防、汇率等对外事务方面则与奥地利协同一致,统一由帝国的中央政府处理。


  该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极其严重,内政主要由组成她的12个民族之间的商议所决定;但当时欧洲各地民族独立思想不断发展,虽然奥匈帝国在其成立期间不断有民族主义起义和其它纠纷,但在它所存的约50年间整个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实现了现代化、许多开明的改革得以施行。


2、奥匈帝国历史


  奥匈帝国(德语:Österreich-Ungarn,马扎尔语:Osztrák-Magyar Monarchia)是1867年至1918年间的一个中欧国家。


  在这段时间里,匈牙利王国与奥地利帝国组成联盟,这个联盟的德文全称是“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和领地以及匈牙利圣斯蒂芬的王冠领地”(Die im Reichsrat vertretenen Königreiche und Länder und die Länder der heiligen ungarischen Stephanskrone)。匈牙利国王与奥地利皇帝同是同一个人。匈牙利对内享有立法、行政、司法、税收、海关等自治权,对外事务(外交和国防)则与奥地利一样,统一由帝国中央政府处理。


  奥匈帝国是匈牙利贵族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在争取维持原来得奥地利帝国时所达成的一个折衷解决方法。它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它的内政主要由组成它的十一个主要民族之间的争执所决定。当时在欧洲各地民族独立思想不断发展。虽然奥匈帝国在其成立期间不断有民族起义和其它纠纷,但在它所存的约50年间整个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得到现代化,许多开明的改革得以施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


3、奥匈帝国的领土


  一般将奥匈帝国的领土分为两个部分:内莱塔尼亚(CisLethania)和外莱塔尼亚(TransLethania)。


  狭义的内莱塔尼亚仅指莱塔河以西的部分,即奥地利,但广义的内莱塔尼亚还包括斯洛文尼亚、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加里西亚和达尔马提亚等地区。这部分被统称为“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与领地”。


  外莱塔尼亚,即莱塔河以东的部分,也不只包括匈牙利,而且还包括斯洛伐克、特兰西瓦尼亚、克罗地亚。这部分领土被统称为“圣斯蒂芬的王冠领地”。圣斯蒂芬一世是匈牙利的第一位基督教国王,他后来被尊为圣人。


  行政划分


  内莱塔尼亚的王国和领地包括


  波希米亚王国 (Königreich Böhmen)


  达尔马提亚王国 (Königreich Dalmatien)


  加里西亚-洛多梅里亚王国 (Königreich Galizien und Lodomerien)


  奥地利公国(包括上奥地利和下奥地利) (Erzherzogtumen Österreich Österreich ob der Enns und unter der Enns)


  布科维纳公国 (Herzogtum Bukowina)


  卡林西亚公国 (Herzogtum Kärnten)


  卡尼鄂拉公国 (Herzogtum Krain)


  萨尔茨堡公国 (Herzogtum Salzburg)


  西里西亚公国 (Herzogtum Ober- und Niederschlesien)


  施蒂利亚公国 (Herzogtum Steiermark)


  摩拉维亚侯国 (Markgrafschaft Mähren)


  蒂罗尔和前阿尔卑斯地区 (Gefürstete Grafschaft Tirol und Land Vorarlberg)


  滨海省份 (Österreichisches Küstenland)


  外莱塔尼亚包括:


  匈牙利王国 (Königreich Ungarn)


  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王国 (Königreich Kroatien und Slawonien)


  阜姆(里耶卡)自由市 (Stadt Fiume)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 (Bosnien und Herzegowina)属于独立的帝国直辖省份,由匈牙利和奥地利共同管理。


4、奥匈帝国的建立:1867年的折衷方案


  1867年2月建立奥匈帝国的折衷出于多种原因。在此之前,奥地利帝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帝国(1804年—1867年)。但19世纪中叶以后,这个帝国被削弱了许多:1859年的意大利独立战争使它在意大利的势力被削弱;1866年的普奥战争迫使它退出德意志邦联,同时匈牙利对维也纳的统治也非常不满。在帝国的其它许多地区民族主义思想也不断加强。匈牙利对奥地利的统治不满出于多种原因,其中之一是奥地利在俄罗斯的支持下对1848年匈牙利革命的镇压。


  为了保障奥地利皇帝在匈牙利的地位,弗朗茨·约瑟夫皇帝与匈牙利的贵族举行谈判,寻求一个可以使他们支持他的折衷方案。一些政府官员劝告弗朗茨·约瑟夫与所有民族运动家谈判,来建立一个联邦国家。他们担心单独与匈牙利贵族谈判会遭到其它民族更大的反对。但弗朗茨·约瑟夫无法忽视匈牙利贵族的势力,而这些贵族只肯接受一个他们与奥地利传统贵族之间的二元体。


  匈牙利贵族尤其要求皇帝特地在匈牙利加冕为匈牙利国王来证明匈牙利在帝国内的特权。他们还要求在布达佩斯设立一个有立法权的议会,这个议会设立的法律在历史上归属匈牙利王国的地区有效。这个议会的组成保证匈牙利人(尤其是其贵族和市民阶层的精华)在其中占多数,而国内众多的罗马尼亚和斯拉夫人少数民族则基本上无权。


  政府结构


  奥匈帝国有三个不同的政府:匈牙利政府、奥地利政府和一个位于皇帝之下的中央政府。匈牙利和奥地利各有各自的议会和自己的首相。皇帝的权利理论上是至高的,但实际上是有限的。皇帝的中央政府负责陆军、海军、外交和对外贸易。


  奥匈帝国内的一些地区如贾利希亚和克罗地亚享受特别地位,它们拥有特殊的政府形式。


  两个地区的共同政府由一个共同部长会议组成,这个共同部长会议的成员包括三个部长(财政、军事和外交),两个地区的首相,一些大公和皇帝本人。每个议会派出一个代表团分别对共同部长会议的财政计划进行表决,这样每个地区政府对共同政府的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最终共同政府的部长仅对皇帝负责,而皇帝本人有权对外交和军事政策作最后决定。


  两个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权力交叉往往导致摩擦和低效率。尤其军队在这方面受到阻碍。尽管军事是中央政府的职权范围,但奥地利和匈牙利政府有“征兵、提供驻扎地、运输和补给,以及负责军队人员民事的和非军事事务的责任”。因此每个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决定有很强的影响力,而每个地方政府都使用每一个机会来扩大它们自己的权力。


  两个地区之间奥地利部分占总人口的约57%以及主要经济资源。从1867年开始两个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最大的争执是关于每个政府向中央政府交纳多少费用的问题。这个问题每十年进行一次协商,而每次协商都造成很大的争议。尤其是从1900年代中开始(1906年4月)匈牙利的议会中民族主义者占多数和组织政府开始,这个争议问题造成了一个持久性的宪法危机。1907年10月和1917年11月,这个问题在一个“始终如旧”的基础上暂时获得解决。


  民族关系


  在帝国的两个部分起支配作用的两个民族其实都是少数民族:在奥地利部,分日耳曼人人只占36%,而在匈牙利部分,匈牙利人也不到半数。


  捷克人、波兰人、乌克兰人、斯洛文尼亚人和意大利人都试图在奥地利部分获得更大的发言权。


  同时在匈牙利部分,罗马尼亚人、斯洛伐克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也向匈牙利人的统治挑战。罗马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还争取与新成立的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王国合并。


  相对于在奥地利部分的德国统治者来说,匈牙利的统治者更不愿交出他们的权利。但1868年,在他们获得自主权一年后,他们授予克罗地亚王国部分自主权。


  奥匈帝国内争议最大的一个问题是语言的问题。哪些语言是官方语言或官用语言总是一个问题。少数民族总是希望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以及教育他们自己的语言。比如1897年4月5日奥地利首相下令在波希米亚将捷克语和德语作为同等的内部官方语言结果受到整个帝国德国民族主义者的抨击。最后这位首相被解雇。


  经济


  在其存在的年间,奥匈帝国的经济发展很快。技术的改进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在这50年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播到整个帝国。旧的封建主义制度不断消失。尤其维也纳附近、奥地利腹地、阿尔卑斯山麓和博希米亚是经济发展的中心。19世纪末,匈牙利中心平原和喀尔巴阡山脉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很快。整个帝国内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差相当大。总的来说西部的发展比东部高得多。20世纪初整个帝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都很高。从1870年到1913年国家每人平均生产率每年约提高1.45%。与欧洲其它国家相比(英国1.00%,法国1.06%,德国1.51%)这个发展速度是比较高的。但国家的经济发展总的来说还是落后于其它国家,原因是它的起步比较晚。英国的数字约是奥匈帝国的三倍,德国是它的两倍。这个粗的比较还无法体现帝国内部发展的不均衡性。


  铁路在奥匈帝国普及很快。1841年奥匈帝国的前身奥地利帝国就已经从维也纳出发在西部建立了一个铁路核心。此时政府认识到铁路的军事意义,因此开始在其建设上大量投资。布拉迪斯拉发、布达佩斯、布拉格、克拉科夫、格拉茨、卢布尔雅那和威尼斯都被联入铁路网。到1854年为止整个帝国内的铁路网长度达2000千米,其中约60-70%为国有。由于1848年的革命和克里米亚战争帝国政府为解决其经济困难开始将其铁路出售给私人投资者。


  从1854年到1879年几乎所有的铁路建设都是由私人投资完成的。在奥地利部分铁路网延长了7952千米,在匈牙利部分铁路网延长了5839千米。许多新的地区被连入铁路网,现有的铁路网被连接到一起。在此之前奥匈帝国的主要运输工具是船运,铁路网的发展使整个帝国的经济发展得以协调。


  1879年后政府开始慢慢地重新将铁路网国有化。其主要原因是1870年代的经济萧条使私人企业对铁路的投资减缓了,无法满足政府的要求。从1879年到1900年奥匈帝国修建了25000千米铁路,大多数是补充已有的铁路网。在东部也建立了新的铁路。一些地区一直到此时才接通铁路。铁路网大大地降低了帝国内的运输费用,为其内部经济打开了新的市场。


  外交


  奥地利部分和匈牙利部分地区政府对中央政府的外交政策的态度也稍不相同。布达佩斯的政治家害怕帝国的扩大会使得匈牙利人的比例和影响变小,而帝国政府与德国对付俄罗斯的同盟则受到两个地区政府的欢迎,因为它们都将俄罗斯看作最大的军事威胁。


  按1878年柏林条约奥匈帝国于1878年8月占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1908年10月它正式被并入帝国。这块地方被作为双方共同管理地区,并被率属于财政部管理。为解决这个不正常的状况一些维也纳的政治家考虑将这块地区与帝国南部的其它一些斯拉夫人占多数的地区合并为帝国的一个第三个地区。当地的克罗地亚领导人肯定会更加偏向维也纳,而反对布达佩斯。


5、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访问波思维尼亚首都萨拉热窝时被一个被称为年轻的波斯尼亚的波斯尼亚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团体刺杀。


  奥匈帝国此前就已经由于民族运动丧失了意大利人居住的皮埃蒙特,因此许多奥匈帝国人感到将南部的斯拉夫人地区丧失给塞尔维亚是非常可能的。塞尔维亚在1913年的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获得了许多领土。这使奥匈帝国感到非常不安。一些政府成员早就想对塞尔维亚动手了。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因此决定在塞尔维亚在奥匈帝国境内挑动暴乱之前先发制人。它以这次刺杀为借口提出了塞尔维亚无法接受的十条要求。虽然塞尔维亚接受了九条,第十条仅拒绝了部分,奥匈帝国以此为由对塞尔维亚宣战。


  这个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后俄罗斯动员支持塞尔维亚,这导致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意大利本来与奥匈帝国结盟,但保持中立。1915年它倒向协约国并希望可以以此从奥匈帝国获得更多的领土。


  奥匈帝国的军队一开始可以抵抗入侵匈牙利的意大利军队并进入意大利。尤其1914年它的军队损失惨重。但总的来说它还是比较成功的。1915年5月和1917年它占领意大利领土。但对于德国的战争领导人来说,奥匈帝国的战场越来越次要。战争的最后一年中补给困难、低志气和高伤亡度大大地较少了这支军队的战斗力。


6、奥匈帝国的解体


  1918年夏战事对轴心国越来越不利。虽然到此为止奥匈帝国内的少数民族领导人一直对哈布斯堡皇帝保持忠心,但此时他们不得不考虑他们自己的利益了。当协约国的胜利显而易见时,对他们来说脱离旧的帝国,接受协约国所宣扬的民族主义是必走的路了。此时的奥匈帝国已经无法将这众多民族联合在一起了。其它社团也对帝国丧失了信心:经济发展已不存在,经济发展的希望消失,战时许多战前在奥地利部分引入的开放政策被取消,这使社会主义者非常气愤。在这些条件下极端民族主义者获得了许多支持者。1918年9月和10月,一系列地区宣布独立。1918年11月3日奥匈帝国与协约国达成停火协议。


  战争的结束也是奥匈帝国的终止。对战胜国来说,按照伍德鲁·威尔逊宣布的十四点计划奥匈帝国分裂为许多民族国家是必然的事。值得注意的是分裂奥匈帝国并非协约国的战争目的,这个建议一直到战争后期才获得支持。相反的,许多人认为奥匈帝国的分裂并不解决当地的民族问题,而只是使得这个地区更加不稳定。


  10月28日捷克首先宣布独立,匈牙利其次。特兰西瓦尼亚大多数地区加入罗马尼亚,其中还包括了很多匈牙利少数民族。南部的斯拉夫地区联合组成了后来的南斯拉夫。


  战后战胜国承认这些新的边界,大大地改变了当地的政治地图。一系列条约保障这些边界的合法性。


  奥地利和匈牙利成为共和国,哈布斯堡王朝被永久驱逐。在匈牙利首先成立了一个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但1919年罗马尼亚入侵后保皇势力又开始抬头。1920年匈牙利恢复为一个王国,但没有国王。奥匈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卡尔一世企图占据这个王位没有成功(1921年3月至10月),他被放逐到葡萄牙属马德拉群岛,后来在那里逝世。米克罗斯·霍尔蒂成为执政者。


点击查看 欧洲历史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一战过后,庞大的奥匈帝国解体变成了哪些国家

    对于奥匈帝国,中国人最为深刻的是,他们曾经组成了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破坏了圆明园很多景观,成为中国人最为深刻的记忆之一。一战过后,奥匈帝国解体了,那么变成了哪些..

    一战过后,庞大的奥匈帝国解体变成了哪些国家
  • 奥匈帝国历史

    1、奥匈帝国简介  奥匈帝国(德语:Österreich-Ungarn、匈牙利语:Osztrák–Magyar Monarchia),又名双元帝国(Duale..

    奥匈帝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