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与康熙皇帝为何贬低长城?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巍巍长城,瑟瑟边风,绵延万里、历经千年的古长城,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在经历了巍峨壮丽与断壁残墙之后,原本的物质防御逐渐的转变成了文化的符号。然而,人们长城一直都是十分有争议的对象,褒贬不一!

 

  从古至今,修筑长城,端赖“举国体制”。“夫以秦始皇之强,带甲四十万,不能窥河西,乃筑长城以分之。”“可变资本”四十万,“不变资本”有多少?秦代以后,汉、隋及其间的北魏、北齐、北周等朝,都有兴建,逮至明代,又一次创造了修筑长城之高潮,存留于世的就是明长城。“举国体制”往往与专制政体相联系。以“举国体制”修筑长城,就与帝王脱不了干系。

 

  国人谈及史上有为之君,往往引用毛泽东诗句里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在修筑长城问题上,“秦皇”、“汉武”都是积极的推动者,至于“宋祖”,疆域不及幽燕,无险可凭,倒是挖了一些“地下长城”。倒是“唐宗”,在修筑长城问题上,别具只眼,特立独行。

 

  长城既然是帝王的“保留项目”,赞颂长城也就成为官家的“专利”。只有作为社会良心的文人,才是批评贬低长城的主要群体。胡曾《长城》诗云:“祖舜宗尧致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王翰着名的《饮马长城窟行》有:“归来饮马长城窟,长城道傍多白骨。问之耆老何代人,云是秦王筑城卒。”大抵代表了民意的声音。

 

  其实,贬低长城的并非都是在野的士人,至少有两位皇上也持同样立场。被称为“天可汗”的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其一。大唐帝国是在隋朝废墟上建立的,李世民执政之初,鉴于隋炀帝杨广“兴众百万,北筑长城,西距榆林,东至紫河,绵亘千余里,死者太半”,大肆营造,虚耗民力的弊端,李世民告诫手下:“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唯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情识之惑,一至于此!”可见,李世民并未将长城看作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他对长城的作用与意义评价并不积极。

 

  贞观二年(公元六二八年),突厥屡犯,边患日亟,鉴于秦汉以来防御匈奴的历史经验,朝廷官员不止一人,不止一次地向其建言,“请修古长城”。李世民认为:“朕方为公扫清沙漠,安用劳民远修障塞乎!”在他看来,扫清外寇,消除边患,缔造和平,修筑长城并不是正确选择。

 

  他对群臣说:“朕今委任李世积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委派李积,他看重的是“人才”;避免“劳民”,他重视的是“人心”。在他看来,人才与人心,与长城相比,作用更加强大而持久。事实也是如此,唐朝政权经过“贞观之治”与“开元之治”,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开放、最强大的国家,“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况,中古时代的中国,也只在唐朝首都长安呈现过。外敌的消除,国势的昌盛,其所依靠的恰恰不是长城。

 

  在中国,另一个贬低长城的领导人是清代的康熙皇帝。

 

  清取明而代之,八旗骑兵翻墙而来,夺关而入,对长城的防御功能如何,体会得更直接。康熙三十年五月,总兵官蔡元报告,古北口一带,长城边墙倾塌甚多,请行修筑。有关部门“拟同意”并上报请示。康熙皇帝随即下达“上谕”:“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在康熙皇帝看来,一个国家的安全,不能寄望于某项“安全设施”

 

  康熙圣谕中的“民为邦本”,虽然不能与“民主政治”相提并论,但它毕竟属于传统文化的精髓。“守国之道”乃“修德安民”;“众志成城”则“边境自固”;“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民心悦则邦本得”。作为一个满族皇帝,见解如此,殊为难得。

 

  不仅如此,康熙皇帝还曾赋诗对长城讽刺道:“万里经营到海涯,纷纷调发逐浮夸。当时费尽生民力,天下何曾属尔家。”且不说唐太宗、清圣祖同样重视民心与人才,二人都曾开拓了中国历史上国势、版图、文化上的强盛与繁荣,不要说他们如何气吞万里,超迈千古,历史与时代或有不可比性,但他们与那些躲在古旧的城墙后面(甚至连城墙也已失去),恐惧地偷窥?墙外的风景,自足地守那只残破金瓯度日的领导人,毕竟不是一个层次。

 

  千百年来,在国人心中,长城成了象征,成了符号,其中蕴涵的统一与分裂,开放与封闭,开拓与守成,华夏与夷狄,文明与蒙昧,远不是这道砖石建筑所能承载的。对于这一物质的、历史的、文化的遗留物,无论颂扬与批评,作为一个天地之间的无生命体,一切争议与纠纷似乎都缘于人们过多地赋予其灵魂与感情。

点击查看 历史故事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阴山之战,一举确立了唐太宗天可汗的地位

      这是大唐对东突厥关键性的一次战役。其对大唐的重要性不亚于近代解放战争的辽沈、平津战役。这次战争过后大唐疆土北方的威胁基本解除,而且也为..

    阴山之战,一举确立了唐太宗天可汗的地位
  • 唐太宗爱女高阳公主与和尚私通是被谁带坏的?

    电视剧《武媚娘传奇》在各大卫视热播后,李世民女儿高阳公主与玄奘弟子辩机的地下情再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有关高阳公主和辩机的“不伦之恋”一直不被历代史学..

    唐太宗爱女高阳公主与和尚私通是被谁带坏的?
  •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要杀掉名将李君羡 都是武则天惹的祸

    俗话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中国古代开国皇帝,多有杀戮功臣的习惯。如刘邦和 朱元璋。而唐太宗李世民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他也素以善待功臣著名。 ..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要杀掉名将李君羡 都是武则天惹的祸
  • 为唐太宗殉情的绝世才女:徐惠的结局怎样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李世民是皇帝中的极品,围在他身边的女人自然也少不了极品。就拿他的妃子徐惠来说,幼年时是神童,少年时是美女,青年时是才女,唐太宗..

    为唐太宗殉情的绝世才女:徐惠的结局怎样
  • 阴山之战:一举确立了唐太宗天可汗的地位

     这是大唐对东突厥关键性的一次战役。其对大唐的重要性不亚于近代解放战争的辽沈、平津战役。这次战争过后大唐疆土北方的威胁基本解除,而且也为后来消灭西突..

    阴山之战:一举确立了唐太宗天可汗的地位
  • 唐太宗与康熙皇帝为何贬低长城?

           巍巍长城,瑟瑟边风,绵延万里、历经千年的古长城,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在经历了巍峨壮丽与断壁..

    唐太宗与康熙皇帝为何贬低长城?
  • 唐太宗妙招巧解憨妹夫之困

        丹阳公主,是唐太宗皇帝李世民异母的妹妹,在李渊的众多女儿里,排行十五,下嫁给了西北汉子,一个叫薛万彻的武夫。 ..

    唐太宗妙招巧解憨妹夫之困
  • 唐朝历史 贞观之治 唐太宗在位时唐朝的领土最大

    1、唐朝国号唐朝的正式国号是“唐”,原意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南部地域。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其后,爵位传至李渊。李..

    唐朝历史 贞观之治 唐太宗在位时唐朝的领土最大